由中国工程院和英国皇家工程院共同主办的“中英校企协同创新研讨会”7月4日至5日在中国工程院本部举行。来自中英两国工程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的院士、专家、政府官员、高校代表等300多人汇聚一堂,深入研讨有效开展校企协同创新的模式路径,推动两国乃至国际的科技创新校企合作。我校产业技术研究院派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在会上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校企协同创新是实现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的大背景下,全球各国都在寻找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校企协同创新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安·道林分享了英国在推动校企协同创新方面的经验。英国的创新指数在G20国家中是最高的,有许多非常成功的校企合作。但安·道林坦言,英国并未充分挖掘将海内外创新企业与英国优秀研究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大好机遇的全部潜力。展望未来,安·道林建议,进一步努力推动从短期、基于项目的合作走向聚焦于应用启发研究的长期合作。她指出,提供这种帮助将不仅为企业带来更多好处,而且有机会在基础研究领域获得全新洞见,帮助释放产学合作的全部战略潜力。现有经验表明,在相应方案的生命周期内公共投资能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认为,面对全球化与知识社会发展带来的挑战,高校与企业应该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同时依靠政府支持来推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的生态环境,积极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他强调,当前我们已进入大科学时代,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融合。数字化已成为未来贸易全球化的重要基础,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会为全球企业和大学的合作创造全新空间。希望建立创新平台,鼓励大学开放资源,鼓励大学和企业积极参与,共同促进工业发展。产学合作是社会进步的基因,应当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弥合校企之间的鸿沟,促进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帮助更多创新型企业跨越“死亡之谷”。
此外,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科技部副部长李萌、工程院原副院长干勇也分别围绕校企合作的重要意义、协同创新政策和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支撑体系等方面内容作了报告。
产研院将结合本次研讨会的会议精神和相关创新理论,加强我校的校企协同创新的制度建设和营造良好的校企协同创新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推进我校产业联合实验室建设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长Dame Ann Dowling女士做主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