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3日,“协同融合共赢,引领智能社会”为主题的世界机器人大会WRC2015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央视新闻频道《焦点访谈》节目11月25日对大会进行了追踪报道。
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于振中副教授以国内某机器人集团高级副总裁的身份参加了本次机器人大会,并在会上接受了央视《焦点访谈》栏目组记者的采访。
于教授在采访中谈到,随着中国目前用工成本的急剧增加,人口红利下降,工业机器人的推广使用是大势所趋。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消耗,同时避免了大量的工伤事故。节目中展示了于教授所参于研发的江苏盐城的森威精锻有限公司工业机器人代工项目,森威精锻有限公司是业界一家为汽车行业提供零部件的大型生产企业,工业机器人在该公司的冷挤压生产线开始试点运用,由于工业机器人替代工人手动操作使人工成本下降三分之二。
近年来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持续向好,2014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约占全球市场总销量的四分之一,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不过,这么大的一块蛋糕,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仅占约30%,且主要处于行业的低端。记者提出,工业机器人之前为什么不能普及呢?于教授表示:“一个是之前人工普遍便宜,第二个是因为机器人比较贵,现在正好反了,人工贵了,机器人便宜了,所以这个市场空间也就有了。机器比人工的效率会更高,在大部分的领域是这样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比如说在卫浴方面用我们这个机器人之后,生产毛坯的时候成品率产量提高了9个百分点,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同时于教授告诉记者,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运用,客户在买台机器人的同时,还要聘请一位保姆来为这台机器人做服务。这就意味着,工业机器人让部分低端的工作岗位消失的同时,又创造了新的工作岗位。而工业机器人的行业要取得良性发展,人才培养就势必成为关键。
针对高校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和教学环节,央视记者采访了我校物联网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的樊启高副教授。樊老师上的是有关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实验小课,樊老师介绍说,由于振中教授研发的这套教学机器人系统,所有的数据都是对学生开放的,学生可以进入到后台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设计,这样的话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可以做成不同的应用领域的机械手。目前高校也希望培养出适应于社会急需的工业机器人方面的高级研发人才。
纵观当今科技和产业发展态势及主要国家的战略走向,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已成为塑造战略新优势的“必争之地”,机器人在中国的发展有市场、有投入、有资源,前景广阔,但人才的培养是当务之急。做好机器人,首先还得靠人,有了创新人才,才能抢占机器人创新和竞争的制高点。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将依托“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与相关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紧密合作,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工业机器人方面的高级研发人才,在“物联网+”并联机械手等等工业机器人研发领域取得更大的成果。